admin管理员组

文章数量:1032881

设计模式:桥接模式(Bridge)(1)

当我开始学习这种设计模式时,我想起很久之前 Fbilo 写的《论系统架构之松散与耦合》。里面提到了桥梁模型中介模型(也就是桥接模式中介者模式)。从仓库里翻出之后,很是感慨,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对此有研究。回味自己所写的 VFP 开发框架,虽然和桥接模式的标准概念相比略有些走样,但是大体上居然暗合。心里也是暗自庆幸。不敢说无师自通,更大的可能是潜移默化。

第一次接触“组合”这个概念,是在我翻译 Joel Leach 在 VFF2020(Virtual Fox Fest 2020) 所发布的《Inheritance: Excellent or Evil?》(译名:《继承:天使还是魔鬼?》,如有需要请私信留言,我可收费提供)。桥接模式本质上也是使用组合来实现设计目的。但是,它与普通组合还有一些区别。下表是 AI 给出的答案:

特性

普通组合

桥接模式组合

关系目的

功能复用

维度分离

变化方向

单向依赖

双向独立变化

扩展方式

修改包含类

新增 实现类/抽象类

因此,我对完成这个系列的文章又增添了点儿信心。

在 VFP 中,经常看到“上帝类”。

如果你发现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项目之间频繁施展CV大法并修改,或者你无法分发特定功能的类库,那么,恭喜你喜提“上帝类”。但是你对甲方爸爸大概率是这样描述的:“类似的功能我们实现过,所以很容易实现。”这种吹牛逼要交的税就是事后苦逼的修改。

如果有一天你打算改变这种现状,也就是清偿这种技术债务,那么,桥接模式应该应用到你的代码重构之中。当然,如果你是从0开始的系统,而你非常认真的对将要开发的系统予以分析,那么,桥接模式的应用,会立竿见影的延缓屎山的成型速度。

写了这么多,你看后可能会说:“吹牛逼你是好样的!”

好了,我们从下一篇就开发过程中的实践对这一设计模式予以解释。

未完待续......

本文参与 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,分享自微信公众号。原始发表:2025-04-03,如有侵权请联系 cloudcommunity@tencent 删除模型设计模式系统系统架构开发

设计模式:桥接模式(Bridge)(1)

当我开始学习这种设计模式时,我想起很久之前 Fbilo 写的《论系统架构之松散与耦合》。里面提到了桥梁模型中介模型(也就是桥接模式中介者模式)。从仓库里翻出之后,很是感慨,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对此有研究。回味自己所写的 VFP 开发框架,虽然和桥接模式的标准概念相比略有些走样,但是大体上居然暗合。心里也是暗自庆幸。不敢说无师自通,更大的可能是潜移默化。

第一次接触“组合”这个概念,是在我翻译 Joel Leach 在 VFF2020(Virtual Fox Fest 2020) 所发布的《Inheritance: Excellent or Evil?》(译名:《继承:天使还是魔鬼?》,如有需要请私信留言,我可收费提供)。桥接模式本质上也是使用组合来实现设计目的。但是,它与普通组合还有一些区别。下表是 AI 给出的答案:

特性

普通组合

桥接模式组合

关系目的

功能复用

维度分离

变化方向

单向依赖

双向独立变化

扩展方式

修改包含类

新增 实现类/抽象类

因此,我对完成这个系列的文章又增添了点儿信心。

在 VFP 中,经常看到“上帝类”。

如果你发现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项目之间频繁施展CV大法并修改,或者你无法分发特定功能的类库,那么,恭喜你喜提“上帝类”。但是你对甲方爸爸大概率是这样描述的:“类似的功能我们实现过,所以很容易实现。”这种吹牛逼要交的税就是事后苦逼的修改。

如果有一天你打算改变这种现状,也就是清偿这种技术债务,那么,桥接模式应该应用到你的代码重构之中。当然,如果你是从0开始的系统,而你非常认真的对将要开发的系统予以分析,那么,桥接模式的应用,会立竿见影的延缓屎山的成型速度。

写了这么多,你看后可能会说:“吹牛逼你是好样的!”

好了,我们从下一篇就开发过程中的实践对这一设计模式予以解释。

未完待续......

本文参与 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,分享自微信公众号。原始发表:2025-04-03,如有侵权请联系 cloudcommunity@tencent 删除模型设计模式系统系统架构开发

本文标签: 设计模式桥接模式(Bridge)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