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管理员组

文章数量:1031010

嵌入式Linux:存储映射I/O

在 Linux 系统中,存储映射 I/O (Memory-Mapped I/O) 是一种高级 I/O 机制,旨在通过将文件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来实现对文件的直接访问。

通过这种方式,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内存访问,而无需通过系统调用来传递数据,从而提升了文件操作效率。接下来,我们深入探讨其工作原理、关键函数以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势和劣势。

存储映射 I/O 基于内存区域的概念,文件的内容被映射到内存后,应用程序可以像访问普通内存一样直接访问文件内容。读写文件的操作可以通过对内存的读取和写入来实现,省去了使用 read() 和 write() 函数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之间来回传输数据的开销。

关键特点

  • 直接内存操作:读取文件内容只需访问内存,写入文件则只需将数据写入内存。
  • 减少系统调用开销:无需频繁调用 read() 和 write() 系统调用,减少了 I/O 的复杂度。
  • 提高大文件操作效率:适用于需要频繁或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。

1

mmap() 和 munmap() 函数

存储映射 I/O 的核心函数是 mmap(),用于将文件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中,并使用 munmap() 解除该映射。

mmap() 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void *mmap(void *addr, size_t length, int prot, int flags, int fd, off_t offset);

参数详解

  • addr:指定映射的起始地址。通常设置为 NULL,表示由系统选择起始地址。
  • length:映射长度(字节数),决定文件映射的大小区域。
  • offset:文件偏移量,通常为 0,表示从文件头开始映射。
  • fd:文件描述符,指示要映射的文件。
  • prot:映射区的保护权限,可设置为:
    • PROT_EXEC:可执行;
    • PROT_READ:可读;
    • PROT_WRITE:可写;
    • PROT_NONE:不可访问。
  • flags:映射区的属性标志。常见设置有:
    • MAP_SHARED:共享映射区的更改会写入文件中,可供其他进程共享。
    • MAP_PRIVATE:私有映射,写入数据仅对当前进程可见,不会影响文件本身。

返回值:成功时返回映射区的起始地址;失败时返回 -1,通常使用 MAP_FAILED 表示,并设置 errno。

注意事项:addr 和 offset 通常需为系统页大小的整数倍。可以使用 sysconf(_SC_PAGE_SIZE) 获取系统页大小。

munmap() 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int munmap(void *addr, size_t length);

参数详解

  • addr:映射的起始地址。
  • length:解除映射的长度,需为页大小的整数倍。

返回值:成功时返回 0;失败时返回 -1,并设置 errno。

2

其他相关函数

在使用 mmap() 映射文件时,还可以通过以下系统调用对映射区进行管理。

mprotect() 用于更改映射区的保护属性,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int mprotect(void *addr, size_t len, int prot);

参数

  • addr 和 len 定义了需要更改保护属性的地址范围。
  • prot 为新的保护属性(与 mmap() 的 prot 参数相同)。

msync() 确保映射区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文件中,类似于 fsync(),以确保数据一致性。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int msync(void *addr, size_t length, int flags);

参数

  • addr 和 length:指定需同步的内存区域。
  • flags:
    • MS_ASYNC:异步同步。
    • MS_SYNC:同步方式。
    • MS_INVALIDATE:请求使同一文件的其他映射无效,以便用新值更新。

3

信号与异常处理

存储映射 I/O 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信号主要包括 SIGSEGV 和 SIGBUS。

  • SIGSEGV:当映射区被设为只读,而进程尝试写入该映射区时触发。
  • SIGBUS:当映射区的某一部分已不存在时触发,如文件被截断导致映射区域超出文件范围。

4

存储映射 I/O 和普通 I/O 的对比

5

应用场景和限制

优势应用场景:

  • 大数据处理:适合用于频繁访问大文件或连续数据的场景,如视频编辑和图像处理。
  • 共享内存:mmap() 类似于进程间共享内存,可以用于实现进程间的高效数据共享。

限制:

  • 文件大小限制:文件的映射区域固定,无法超过文件实际大小。
  • 页大小约束:映射区域的起始地址、偏移量和长度通常需为页大小的整数倍。
  • 数据一致性:需注意文件的写入同步,如需保证数据实时更新,可使用 msync()。

Linux 存储映射 I/O 是一种高效的 I/O 方式,特别适用于大数据场景。

在应用场景中,它通过将文件直接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内存中,显著降低了 I/O 操作的延迟和系统调用的频率,使得高效的数据共享和文件访问成为可能。

然而,受限于文件大小、页大小对齐以及数据同步等条件,开发者需在使用时根据应用场景合理选择存储映射 I/O 或普通 I/O。

本文参与 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,分享自微信公众号。原始发表:2025-04-11,如有侵权请联系 cloudcommunity@tencent 删除存储函数系统嵌入式linux

嵌入式Linux:存储映射I/O

在 Linux 系统中,存储映射 I/O (Memory-Mapped I/O) 是一种高级 I/O 机制,旨在通过将文件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来实现对文件的直接访问。

通过这种方式,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内存访问,而无需通过系统调用来传递数据,从而提升了文件操作效率。接下来,我们深入探讨其工作原理、关键函数以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势和劣势。

存储映射 I/O 基于内存区域的概念,文件的内容被映射到内存后,应用程序可以像访问普通内存一样直接访问文件内容。读写文件的操作可以通过对内存的读取和写入来实现,省去了使用 read() 和 write() 函数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之间来回传输数据的开销。

关键特点

  • 直接内存操作:读取文件内容只需访问内存,写入文件则只需将数据写入内存。
  • 减少系统调用开销:无需频繁调用 read() 和 write() 系统调用,减少了 I/O 的复杂度。
  • 提高大文件操作效率:适用于需要频繁或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。

1

mmap() 和 munmap() 函数

存储映射 I/O 的核心函数是 mmap(),用于将文件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中,并使用 munmap() 解除该映射。

mmap() 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void *mmap(void *addr, size_t length, int prot, int flags, int fd, off_t offset);

参数详解

  • addr:指定映射的起始地址。通常设置为 NULL,表示由系统选择起始地址。
  • length:映射长度(字节数),决定文件映射的大小区域。
  • offset:文件偏移量,通常为 0,表示从文件头开始映射。
  • fd:文件描述符,指示要映射的文件。
  • prot:映射区的保护权限,可设置为:
    • PROT_EXEC:可执行;
    • PROT_READ:可读;
    • PROT_WRITE:可写;
    • PROT_NONE:不可访问。
  • flags:映射区的属性标志。常见设置有:
    • MAP_SHARED:共享映射区的更改会写入文件中,可供其他进程共享。
    • MAP_PRIVATE:私有映射,写入数据仅对当前进程可见,不会影响文件本身。

返回值:成功时返回映射区的起始地址;失败时返回 -1,通常使用 MAP_FAILED 表示,并设置 errno。

注意事项:addr 和 offset 通常需为系统页大小的整数倍。可以使用 sysconf(_SC_PAGE_SIZE) 获取系统页大小。

munmap() 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int munmap(void *addr, size_t length);

参数详解

  • addr:映射的起始地址。
  • length:解除映射的长度,需为页大小的整数倍。

返回值:成功时返回 0;失败时返回 -1,并设置 errno。

2

其他相关函数

在使用 mmap() 映射文件时,还可以通过以下系统调用对映射区进行管理。

mprotect() 用于更改映射区的保护属性,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int mprotect(void *addr, size_t len, int prot);

参数

  • addr 和 len 定义了需要更改保护属性的地址范围。
  • prot 为新的保护属性(与 mmap() 的 prot 参数相同)。

msync() 确保映射区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文件中,类似于 fsync(),以确保数据一致性。函数原型如下:
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int msync(void *addr, size_t length, int flags);

参数

  • addr 和 length:指定需同步的内存区域。
  • flags:
    • MS_ASYNC:异步同步。
    • MS_SYNC:同步方式。
    • MS_INVALIDATE:请求使同一文件的其他映射无效,以便用新值更新。

3

信号与异常处理

存储映射 I/O 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信号主要包括 SIGSEGV 和 SIGBUS。

  • SIGSEGV:当映射区被设为只读,而进程尝试写入该映射区时触发。
  • SIGBUS:当映射区的某一部分已不存在时触发,如文件被截断导致映射区域超出文件范围。

4

存储映射 I/O 和普通 I/O 的对比

5

应用场景和限制

优势应用场景:

  • 大数据处理:适合用于频繁访问大文件或连续数据的场景,如视频编辑和图像处理。
  • 共享内存:mmap() 类似于进程间共享内存,可以用于实现进程间的高效数据共享。

限制:

  • 文件大小限制:文件的映射区域固定,无法超过文件实际大小。
  • 页大小约束:映射区域的起始地址、偏移量和长度通常需为页大小的整数倍。
  • 数据一致性:需注意文件的写入同步,如需保证数据实时更新,可使用 msync()。

Linux 存储映射 I/O 是一种高效的 I/O 方式,特别适用于大数据场景。

在应用场景中,它通过将文件直接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内存中,显著降低了 I/O 操作的延迟和系统调用的频率,使得高效的数据共享和文件访问成为可能。

然而,受限于文件大小、页大小对齐以及数据同步等条件,开发者需在使用时根据应用场景合理选择存储映射 I/O 或普通 I/O。

本文参与 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,分享自微信公众号。原始发表:2025-04-11,如有侵权请联系 cloudcommunity@tencent 删除存储函数系统嵌入式linux

本文标签: 嵌入式Linux存储映射IO